癌癥作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,往往讓患者從意識上將癌癥和死亡等同起來。癌癥及其治療對患者的生理功能、心理狀況、家庭關系、社會交往、經濟狀況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;確診后,患者不但要面臨疾病和治療,還對生命和死亡的意義、疾病是否會復發、是否有外形和生理功能改變、是否給家庭造成負擔等進行思考并做出抉擇。因此,在腫瘤護理過程中,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掌握癌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特征,將提高生活質量作為腫瘤護理的最終目標。
腫瘤患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往往較為復雜,且波動較大,極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。癌癥患者的心理反應與自身個性特征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對癌癥認識程度有關。因此對癌癥患者的治療應強調整體治療,不可忽視心理干預,同時心理干預應貫穿于整個疾病治療的全過程,這對疾病的康復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。心理干預主要是通過傳授患者有關的知識,糾正過高期望和不良行為等來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情緒,增強自信心,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,改善軀體癥狀,減弱應激反應。心理干預的方式主要包括重建、應激處理和應對技巧指導、行為訓練(如肌肉放松訓練)等。
由于癌癥患者治療周期長,在治療各階段有間歇期,或集中治療后進入康復階段,更需要醫護人員、家庭以及社會基于有力支持。醫務人員在情感上鼓勵患者,并提供關于疾病治療和康復的詳細信息,為患者的治療和生活提供方便,解除患者對治療的顧慮和不安等,將積極作用傳遞給患者,引發患者的信心。